“渔”的咖啡屋
大部分人认为咖啡有害。
当然,喝多确实有害——任何食物都要控制量;我不希望这里的内容能影响到任何人,只是想说——将来如果有一天我开了咖啡店,一定是以一个忠实的咖啡Fans身份出现,而非商人。
如下,都是个人看法(或者看书看来的知识),不官方不专业毫无参考价值XDD
=================================================
——牧羊人的故事——
*记载于《不知睡眠的修道院》——法斯特·奈洛尼
公元六世纪的埃塞俄比亚有个叫卡尔弟的牧羊人,他有一天发现自己饲养的羊不停地蹦跳,觉得不可思议,于是仔细观察,发现他们是吃了一种红色的果实才会这样。他将这些果实摘下来,并分给修道院的僧侣们,僧侣们吃后都感到神清气爽。后来这些果实被用于提神,也被医生所用,这就是现在所为人知的咖啡。
=================================================
——咖啡豆种类——
*速溶咖啡之所以便宜且提神,因为用的咖啡豆有所不同。
身边常见的是罗布斯塔(Robusta)和阿拉比卡(Arabica),买了几本咖啡的书,也查过一些资料,关于罗布斯塔的评价并不高,因为廉价、产量大而且咖啡提取量较阿拉比卡高,当然味道也比阿拉比卡种类差了许多。
尽管我个人不这么认为——想喝到阿拉比卡或罗布斯塔很容易(阿拉比卡也有廉价的)。罗布斯塔主要被制作成速溶或罐装咖啡,阿拉比卡豆大部分是以咖啡豆的形式在出售,罗布斯塔产品都有一种特别的味道,反正是——喝过阿拉比卡后就再也不爱喝速溶了。但是罗布斯塔豆的咖啡因含量高,对付头疼效果就是比阿拉比卡豆制作的咖啡(哪怕是espresso)的效果要好很多…(为什么晒会太阳就会头疼很久呢?为什么呢?)(嗯…其实对付[嘟]姨妈肚子疼也有很好的效果。)
阿拉比卡的咖啡在星巴克、illy、lavazza,和UCC这些著名的牌子都能找到;但罗布斯塔的咖啡豆我还真见过,广西边境的越南咖啡…0_0有一小包至今没勇气拆开尝试。。。
=================================================
——美丽的冲泡——
阿拉比卡豆也有很多口味,包括摩卡、巴西、曼特宁之类,产地不同,咖啡的酸、苦味也有区别(酸、苦也因为烘培程度不同而不同)。
“手冲咖啡”似乎是一种最懒的方式,这也叫滤泡式,有点像美式咖啡的做法——将咖啡粉放在过滤网中,慢慢注入开水,口味清淡,却能很容易地喝出摩卡、巴西、曼特宁之类咖啡的口味区别。
比利时咖啡壶被认为是“最美的咖啡”,因为那个壶实在太漂亮了,哪怕买回来只是当一个展览品,也很不错——这个依然在我未来的购物计划中。
相比这些,那么可以把摩卡壶煮出来的咖啡说成是“浪漫”吗?2010年我在香港K11的生活馆买到意大利Bialetti的摩卡壶,那种咖啡的丝滑口感和醉人的香气几乎是能从倒出的咖啡里看得见的。
而使用意大利咖啡机高压做出的espresso,表面看到的只有一层淡色油沫,散发的却是极其浓郁的香味。espresso的豆子一般是深度烘培,在开袋和研磨时香味便会不断地扩散。这种做法的咖啡几乎把咖啡内的油脂都榨了出来,想减肥就别喝这种了;每天早上一杯,便能精神抖擞地上班去。
=================================================
——摩卡——
去咖啡店——虽然我没去过几家,一指摩卡,他们会用意大利咖啡机压一杯意大利咖啡,倒入奶,巧克力酱,奶沫,再在上面用巧克力酱画个图案,这就是摩卡。
其实我真讨厌这种做法,太浓的巧克力和咖啡混着好难喝啊……
摩卡有4个意思。摩卡是一个港口的名字,从摩卡港出口的咖啡都叫摩卡咖啡;早期的摩卡豆带有一些淡淡的巧克力口味,所以难道是因此摩卡咖啡就变成了加很多巧克力酱的难喝咖啡了吗……
反正我买的摩卡豆没有巧克力味。
摩卡第四个意思就是摩卡壶煮出来的咖啡,嗯,你可以自由选择不同口味的豆子——反正都叫摩卡!
摩卡壶做出的咖啡真的很不错,便宜,又方便,嗯。